《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Terminator: Genisys):回來夠多次了


無論把《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當作《終結者》系列作的延續;
或是把它獨立於系列作之外,當作全新電影來審視。
不管怎麼看,《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都是失敗的,
沒有創世,更不見契機。

不知為何,從第四集《魔鬼終結者:未來救贖》(Terminator Salvation)開始,
本系列就嚴格遵守了「務必在預告片中劇透」的格律,
當初《魔鬼終結者:未來救贖》大辣辣的在預告中告訴觀眾 Sam Worthington 就是人皮機械骨,
徹底摧毀了所有的觀影樂趣,
角色的迷疑與探尋在觀眾眼中瞬間變得無足輕重,
翻轉的樂趣蕩然無存,
我們只能期待他發現自己是終結者時的戲劇性,
但導演 McG 文戲見絀,張力不足,
最終導致整部戲就像製作方苦心架構出的末世場景一般,
淒涼而死氣沈沈。

而今,時隔六年,
讓人驚訝的是新東家 Paramount Pictures 沒有任何從之前的經驗中獲取教訓的意願,
依然玩的是同樣花招,要做出系列新氣象,
最好的方法,不只是把經典角色從救世主變成終結者就好,
還必須要放在預告片裡,讓人沒看電影就知道我們這創意,
看我們多大破大立,看我們多敢於嘗試,
跟著我~
左手右手,一個大劇透,
右手左手,雷點的重播,
這預告,給你快樂,你有沒有愛上我~

沒有!Hell NO!
今天要強暴系列經典角色是一回事,
但能不能行行好,至少把這點樂趣留給進戲院的觀眾,
至少我們是付了錢進來爽啊!
搞得看過預告之後,在《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裡,
打從 Jason Clarke 扮演的 John Connor 一出現,
即使是在片頭對人類敢死隊慷慨演講,
或是在坑道裡與 Kyle Reese 感性對談,
甚至是在醫院裡來場家庭小團圓,
我心中只對一件事念念不忘,「他是終結者!」
(而且這角色歷經 Edward Furlong,Nick Stahl,Christian Bale 到 Jason Clarke,
似乎略有奠定下正弦曲線般起伏的角色長相路線)

當影片的主要樂趣已經被剝奪之際,
我們只能轉向其他的細節來尋求它的剩餘價值了。
可惜的是,《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似乎也沒有多少剩餘價值可以讓觀眾感到驚喜。

首先,它有一段為了發生而發生的故事。
它描述成為 John Connor 與 Kyle Reese 在某場大突擊之後,
發現了天網的時光機,John Connor 擔心天網派出的終結者會早早殺掉生母,
於是派 Kyle Reese 回到過去逆轉局面。
殊不知 Sarah Connor 已經被更早到來的 "Guardian" T-800 訓練成彪悍女戰士,
已經不需要救援,於是一行人三兩下逃離邪惡 T-800 及 T-1000 追殺。
而在這種好像已經無事可幹的尷尬局面中,
除了終結者不斷催促兩人交配之外,
為了劇情能有實質推進,他倆只好裸前往(字義上)2017 年,
趕在天網出生前阻止它。而醫院裡的 John Connor 竟是終結者,
於是又是一趟追趕,在 Cyberdyne 裡終於炸毀創世紀 a.k.a 天網。

幾個關鍵的情節都不是角色的自我選擇,
而是在劇情中「應然」的進展,
例如 John Connor 派 Kyle Reese 回到過去的決定,
或者 Sarah Connor 前往 2017 年的計畫,
這些轉折中缺乏任何角色的情感,要不就是十分粗淺廉價,
使得每個人都有著不亞於機器終結者的呆板演技,
連戲骨 J.K. Simmons 在片中也顯得宛如 NPC,
表演浮誇,面度單一。


整體的劇情如果切割成兩塊,
我會說,在前往 2017 年前的大段追捕,其實是有趣的。
當觀眾被和 Kyle Reese 一起從殘破的未來被丟回審判日前的老世界,
並隨即遭到兩種終結者型號的追殺時,
那過程的張力其實足以拍的精彩。
而如果要說 Alan Taylor 少數沒有失手之處,
當屬 T-800 追殺 Kyle Reese 一段,
當 Arnold Schwarzenegger 的皮肉偽裝燒去,
終結者的機器骨架外露,血紅的眼部紅色偵測器在黑暗中亮起時,
面對冰冷機械的恐懼再次被喚起。
而拜特效之賜,這隻 T-800 動作凌厲,
移動迅速、力大無窮,吃上一拳就得死的壓迫感強烈。
這種狹隘空間內的逃難恐懼,
甚至略有當年 James Cameron 第一集《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末段追殺的相似感。

而李秉憲 T-1000 追殺則稍弱,
2015 年的先進特效表現出的效果竟沒有比1991年《魔鬼終結者第2集》(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升級多少,
表現橋段貧弱,手變刀、水銀匯合的效果在當年堪稱奇觀,
但時隔 24 年卻生不出什麼新招,
甚至溶解橋段還不如當時 T-1000 身上被炸開大洞,
搖搖擺擺前進時的視覺震撼,
這部分就值得讓人再次感恩 Cameron 讚嘆 Cameron,並對 Alan Taylor 感到失望了。


然而在 2017 年發生的後半段中,
少了對於前面系列作的致敬和素材回收,
Alan Taylor 的功力立刻顯得捉襟見肘,
在幾場追逐戲的表現上顯得非常差,
我最期待的金門大橋追逐戰無論在節奏感、鏡頭調度上都顯得非常疲軟,
其中校車翻轉一幕還略有種《黑暗騎士》(Dark Knight)跨界的 Déjà vu 感,
這段感覺是全片場面最明亮浩大的橋段,
卻被很多細碎與無謂的鏡頭所弄得讓人提不起勁,
如 T-3000 魔化後的 John Connor 從空中直接降臨校車車頂一幕,
應該可以拍得很燃、很壓迫,但是導演選擇給他一個背影的鏡頭⋯⋯
(《魔鬼終結者第2集》中 Arnold 煞氣ㄟ飛車就顯得氣勢十足)
又如車體懸掛在橋邊,John Connor 無視地心引力垂直爬上的一段,
整顆鏡頭裡面實在塞了太多元件,玻璃、座椅,
以及 Jai Courtney 假裝驚嚇的表情,
就是沒給逼近的 John Connor 比較明顯的特寫,讓整個緊張感也沒出來。

林林總總的瑕疵在後段中越發的被放大了,
當故事進展到創世紀總公司時,我已經不太知道現在到底要幹嘛了。
(而且開槍射爛立體投影的次數還能再更多動作還能再更呆板嗎?
是模擬紅白機上面那個打鴨子沒中會有狗出來笑你的光線槍遊戲?)
最後甚至連彩蛋也完全叫人無力,
這種《酷斯拉》(Godzilla)式的「事情還未完」伏筆表現手法到底又是鬧哪樣?


總使片中人不斷重複「老了,但還沒廢」("Old, but not obsolete."),
製作方也大膽翻轉故事時間線,甚至變動角色的既定形象,
(John Connor 轉反是表現形象的改變,
 真正有實質意義的變動是 Arnold 終結者情感上的演進與萌度的升級),
但《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的故事實在說得太差,
縱使能忽視各種硬傷,但在表現手法上,
Alan Taylor 也沒能交出如前作《雷神索爾2:黑暗世界》(Thor: The Dark World)末段九界聚合時的混戰爽度,
更別提他在《雷神2》中獨特的幽默感在本片末世危機前顯得多格格不入了,
最後三人往驅車離去時隱隱飄出的家庭劇味道也讓人驚訝,
我這還是在看《終結者》系列嗎。

當整個《終結者》系列只剩下一次次乾枯的「我會回來」("I'll be back.")時,
或許 Arnold 及製作方都該好好想想,
觀眾再一次次被傷了心之後,是否還會期待他們再次回歸到銀幕上了。
就像《浴血任務2》(The Expendables 2)裡 Bruce Willis 吐槽的一樣:
「你也回來夠多次了」("You've been back enough.")。


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Terminator: Genisys
2015︱Alan Taylor︱126 min︱Action, Adventure, Sci-Fi︱美國
IMDb爛蕃茄豆瓣(中譯:终结者:创世纪)

0 意見: